您的位置:全球头条 > 图片 > 

图片

中国空间站故事丨“胖五”发动机研制:要创新就不要怕失败

2022-07-29 14:00来源: 网络阅读量:12487   

全球头条(www.qq-web.com)讯:

  


“胖五”发动机研制:突破“卡脖子”不怕失败

航天集团六院西发公司型号系列总工程师张和平:这是长征五号用的发动机,用了8台12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。上面有很多新材料,典型的就是燃烧部分用了高温合金。

高温合金被称为“先进发动机的基石”。火箭点火后,最高温度达到3000℃。在这样的高温高压富氧环境下,普通材料瞬间就会被烧成一堆废渣。实施综合冷却措施后,高温合金仍能保持稳定。2000年,国家正式立项,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入项目研制。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高温合金。主管技术的单位有几十年的材料研究和应用经验,信心满满。然而他们研发的叶盘刚上试验台几秒钟,所有人都傻眼了。

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加奥纳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:最早试运行的时候,因为我们不知道工艺参数,不知道怎么办,所以试的时候,只要工艺参数稍微有一点错误,两三秒钟材料就没了,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一样。

中钢研科技集团特钢研究所副所长苏杰:我们遇到了同样的原料,同样的炉。前后熔炼了两炉。一炉合格,另一炉不合格,可见其工艺窗口真的很窄。

突如其来的失败让大家高涨的热情瞬间降到冰点。外国专家甚至说,即使中国人能设计出液氧煤油发动机,也不可能制造出来。外国专家的话不无道理。总设计师葛立虎和他的同事们估计,该发动机需要30多种新材料。

没有基础,下定决心从头开始。葛力虎,一辈子和火箭发动机打交道,是个有心人。这个笔记本有一些旧笔记本,记录了葛力虎30多年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。这120台笔记本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。

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液氧煤油发动机总设计师葛力虎:这个事情是怎么讨论的?谁说的?最后是怎么解决的?工厂有什么问题,不要找设计师去工厂处理。你说一个意见,我说是,但你说不是。这样的情况叫矛盾,你知道吗?

在葛力虎的感染下,课题组重燃斗志,走出了一条新的攻关之路。高温合金是以铁、镍、钴为基础,加入大量其他合金熔炼而成。研究小组专门制作了一个燃烧装置。通过不断调整配方的化学成分,它在两年内做了数百次测试。从最初的小炉研制到逐渐扩大的试制,最终研制出一种耐高温高压的高温合金。

在没有从国外进口一克原料的情况下,我国研制的高温合金性能水平已经超过国外同类合金。现在,这种合金已经应用于航空发动机、液氧煤油发动机、液氢液氧发动机等国家重大项目。通过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,创新了高强度不锈钢等50多种新材料,填补了我国在这些材料研究方面的空白。

揭秘“胖五”发动机研制:每一步都异常艰难

对于发动机来说,克服物质上的困难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下一步极其困难。这是一张发动机试车的图片。新开发的发动机在试验台上一点火就爆炸了。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初期,包括这样的爆炸,连续发生了4次故障。

2001年是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团队最困难的一年。今年全机测试四次无一成功,其中连续两次爆炸,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

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台液氧煤油发动机总设计师葛力虎:几秒钟就全炸了。爆炸后,连一具中间部分的“尸体”都找不到了。我不知道它去了哪里。没有,烧坏了,所以给我们实验的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。因为你找到“尸体”后,看看是哪些擦痕(痕迹),你碰了哪里,撞了哪里,这些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。连“尸体”都找不到。你在分析什么?

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无异于对开发团队的又一次沉重打击。一次试车的费用就有几千万元,更重要的是,如果试车不成功,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就无从谈起。面对心灰意冷的团队,压力最大的总设计师葛力虎给大家鼓劲。

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液氧煤油发动机总设计师葛力虎:失败必然失败,百分之百失败,不失败,不可能有新型号。

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,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容易。面对上百个零件,如何才能让发动机顺利启动?研究小组聚集起来,从爆炸碎片中分析失败的原因。一个阀门问题连续测试了100多次。白天,他们分析数据,晚上组装产品。最长的一次,300人在厂里住了三个月。经过近一年的摸索,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
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副总设计师陈建华:2002年发动机的一次试车,试车时间只有5秒,很快就过去了。当时我在现场。那么这次试车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起动技术,对此我们记忆犹新。

2006年,液氧煤油发动机600秒试车成功。2016年,长征五号液氧煤油发动机首飞成功。接下来,它还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、嫦娥五号发射、空间站和核心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动力系统的表现每一次都很完美。

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马双民:通过发动机的研制,我们也完全掌握了高压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成套技术,研制出了我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火箭发动机,支撑了我们运载火箭动力的升级。

   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编辑:笑笑 关键词:图片

网友评论

随机推荐

图文聚集

热门排行

最新文章